|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北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武汉商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0 | 理科 | -/473(本科二批) | -/502(本科二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9 | 理科 | -/460(本科二批) | -/484(本科二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8 | 理科 | -/457(本科二批) | -/484(本科二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7 | 理科 | -/423(本科二批) | -/484(本科二批) |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严守法律法规,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在食品的加工、流通、卫生监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食品的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同时为研究生的培养输送合格的食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专门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4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6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2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8 |
湖北民族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学校秉承“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大精神,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始终践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校园依山傍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面积近1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25亿元,藏书200余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320余万种。
湖北民族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学校现设有医学部、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学园艺学院、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学院(部),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54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应用统计、法律、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能源动力、电子信息、临床医学、中医、会计、艺术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不断提升。1999、2004、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点)15项(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教改项目3项。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点)118项(个),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品牌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荆楚卓越人才”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等项目28项,省级(重点)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及创业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20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在新近两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6个一等奖。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3个,现有“楚天学者”计划在聘人员9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推广中心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1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67人,其中教授139人。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50余人。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0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2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4年版、2020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十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期间,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84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2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03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892项,其中国家级奖86项,省级奖励1255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91篇,获得授权专利(含软件著作权)35项。在近两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学生在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和表演项目中共获得8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并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进行演出。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学校十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学校涌现出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模范教师肖忠友、“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李振雨、扎根神农架林区的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滕仕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的基层支医优秀学子平慧强、身患尿毒症仍在山区支教的教师程靖、为捐髓救人而主动推迟婚期的“最美新娘”向雪敏、极地科考队医赵克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多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国际教育,招收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临床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湖北民族大学,正坚定的走内涵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成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保证表现良好、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由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构成的助学体系,开通了贫困生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的奖助面为在校生的35%。每学年度评定“国家奖学金”最高8000元/年、“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校内奖学金”最高为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分为三等:一等4000元/年、二等3000元/年、三等2000元/年。许多企事业单位还在我校设立了多项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或校源地助学贷款,也可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向指定商业银行申请办理助学贷款。学校每年为贫困生开辟了5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我校 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的加分政策,在投档及分专业时适用,投档成绩相同时,优先考虑高考实际成绩。各专业无性别和民族限制(预科班限招少数民族考生)。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教育厅。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办学规模一万余人,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
学校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软件工程、财务管理、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机器人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经济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翻译、审计学、运动康复、商务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办学)等2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另有22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近年来,21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70.9%,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2.7%,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4人。
学校设有武汉旅游研究院、武汉马产业研究院、商业文化研究所、武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武汉流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茶文化与产业研究所等17个科学研究机构,及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武汉商学院学报》。2013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研发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30余项。
学校坚持“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高度重视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神农架林区政府、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体育局等政府机构和东方航空、东风汽车集团、达利马业集团、武汉港务集团、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通动画等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首个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组织师生成建制地参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武汉国际园博会、“汤尤杯”羽毛球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连续十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学校建有楚菜博物馆、国际马术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赛事将由我校承办。
学校与30余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与德国埃森、北黑森大学合作开办了物流管理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市技术状元、知名企业家、人民大会堂国宴主厨和武汉形象大使等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学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得百余项团体与个人冠军。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本科招生规模年年攀升,报到率达96%以上。毕业生总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建有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学院和全省首家本科院校微商学院。
学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依据《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0号)文件要求,学校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内容。此外,我校校内资助还设立了院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毕业生奖学金、爱心助学礼包、临时困难补助等专项补助。
入学前(当年7至8月份,具体时间以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告为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入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资助。

武汉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学

武汉商学院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

武汉商学院运动康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

武汉商学院运动训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训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训练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运动训练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训练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

武汉商学院休闲体育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休闲体育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休闲体育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休闲体育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休闲体育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

武汉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

武汉商学院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税收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

武汉商学院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

武汉商学院商务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商务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经济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